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指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希望广大经济社会领域理论工作者“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这一重要要求不仅对经济社会理论研究与当代中国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作出了深刻阐述,而且对创新和发展经济社会理论提出了明确要求,是新时代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的重要遵循。中心的科研工作将紧密围绕中国的实际问题展开,将论文和心血都写在中国的大地上
立足中国实践是提升经济社会理论原创力的关键环节和根本要求。实践是理论之源,为理论创新提供不竭的灵感和动力。一个理论有没有解释力、影响力和原创力,关键就在于其是否立足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此,要提升中国理论的先进性、科学性,理论研究必须建立在对中国实践的调查研究之上,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这就要求经济社会领域理论工作者要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就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立足中国实践创新和发展经济社会理论研究,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经济社会领域理论工作者要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就要坚持深入调查研究,使理论和政策创新有根有据、合情合理。立足中国实践创新和发展经济社会理论研究,必须坚持调查研究和理论思考相结合。经济社会理论研究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必须首先做好调查研究,努力掌握详尽、准确、可靠第一手数据和资料,进而进行缜密的逻辑思考和科学的理论模型建构,以形成能够应用于实践的理论成果。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处于深刻复杂变化之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我们不断加以认识、加以总结。经济社会领域理论工作者要走出象牙塔,多到实地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断增强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了解实际、掌握实情,充分反映实际情况,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实际、解决问题。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就要坚持科学的观点和方法,使理论和政策创新充分体现先进性和科学性。立足中国实践创新和发展经济社会理论研究,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当代中国发展的生动实践,不断拓展深化经济社会领域各项研究。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就要树立国际视野,使理论和政策创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密切相关。社会经济理论工作者要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立足本国实际,放眼世界,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从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互动中探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社会经济学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经济社会理论是否科学、正确,最终也要看能否经得起实践的验证。同时,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社会领域的情况尤其如此,经济社会理论研究还必须根据实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加以调整和完善。广大社会经济理论工作者要坚持用科学的眼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社会科学的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创新,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共同写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