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深圳大学张丹丹教授来中心开展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20-11-03

11月2日下午,中国行为经济与行为金融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张丹丹教授在弘远楼311会议室主讲了脑神经科学讲座,中心全体教师及学生参加。张丹丹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情绪、认知、风险决策的脑机制。2005-2010年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生,于2010年获工学博士学位。已主持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一项973研究计划子课题。深圳市“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B类人才。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或已接收)SCI/SSCI检索论文50余篇。

讲座由两个重要主题构成,第一个主题有关心理学实验中的脑成像技术的科普。首先,作为基础知识铺垫引出fMRI,PET,EEG,FNIRS四种现阶段主流的脑成像技术,分别介绍了四种技术的特点和适用的实验类型,以及如何根据研究问题不同选择不同设备。

随后,脑电技术EEG被重点展开介绍,事件相关电位ERP,以及ERP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是指由外界刺激所致的,具有由下而上特点的主动电活动。ERP往往被淹没在自发电位中,所以需要运用分段叠加的方法从复杂的脑电信号中提取出ERP的有效成分,其测度包括latency、amplitude、peak-peak等指标。两个经典的ERP成分为P300和N400。在ERP实验中采用大小概率刺激随机顺序出现的oddball实验范式,研究者在小概率出现300ms时发现了一个更大的正波,称为P300。P300的波幅与投入心理资源量成正相关,其latency随任务难度的增加而变长。另一个经典成分N400则主要与语义畸异程度相关,它的诱发条件是在一个正常的句子中看到一个畸义词,实验观察到在这个畸义词出现后400ms出现了一个新的负成分,称为N400。语义畸义程度越大,N400则越大。并结合ERP在实际研究的应用例子,让听众对ERP的理解更加深入。分别是恐惧表情下阈值下辨识的个体差异,表情加工的三阶段模型以及新生儿对情绪性语音的加工。

第二个主题主要内容为ERP在行为经济领域belief updating方面前沿的实验应用:利用超扫描hypersanning分析合作中人脑产生的ERP成分。Hypersanning是一种在合作决策实验中具有生态效度优势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将脑电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上以能量信号的方式表现出来,以此来更全面地分析ERP成分。在实验设计与实验的数据处理过程中,要点在于对FRN的成分的观测,以及使用permutation test避免condition similarity对实验的影响。

最终实验结论被总结为,在囚徒困境决策过程中,选择合作被试者脑电会出现相似的ERP成分;若在决策之前观测双方脑电成分,则可以用预测其在博弈中选择的策略。